“單機太貴、國產不值!” 國內玩家的消費思路太清奇 2019-05-17
5月10日,WeGame在北京舉行了2019 WEDC開發者大會,會上騰訊相關負責人通過WeGame平臺單機銷售數據,給出了一些經驗性的判斷,其中一個犀利的數據是“目前近70%的中國玩家只買過60元以下的單機游戲”。
過千條評論熱議中國玩家的消費觀
這個有關“中國玩家到底窮不窮?為何不買國產單機”的帖子引發了玩家熱議,在今日頭條上該文章有高達1000多條評論,而評論區玩家吐槽的段子之犀利,即有趣又深刻。
雖然參與評論的每個玩家其實都是中國玩家的一員,但很多玩家都認為中國玩家消費觀念確實夠奇葩,而對為何不買國產單機游戲,部分玩家觀點確實代表了很多玩家心態,下面就讓我們來圍觀一下。
為什么不買單機游戲——“只為變強付費,奇葩的大國消費觀”
在這過千條玩家評論中,點贊最高的是這個:
“我朋友玩《逆戰》,幾千幾千的投入,cf也各種888。他看到我玩r6(彩虹六號)也想玩,結果聽說要錢,就放棄了,說太貴了……”
這似乎就是很多國內玩家不玩單機游戲的常見心態,一些玩家在免費游戲中大把氪金、但竟然會認為幾十、過百元的單機貴,貴在哪呢?
對這種普遍現象,有玩家評論道:
“玩單機游戲體會不到當人民幣玩家的快感。”
“免費玩、道具收費更符合中國玩家的認知心理,充錢的大有人在。”
“大部分人充值的動機:攀比、炫耀、得到他人的認同。”
……
根據這些熱門評論來看,在“游戲免費、道具收費”模式日積月累的影響下,大部分中國玩家的消費掛念是——我可以充錢,但是你不能上來就讓我充錢。
這似乎形成了某種中國特有的玩家消費理論,雖然都是給廠商錢,但“充值”跟“付費買游戲”竟然是兩碼事。
中國玩家只愿意在喜歡的游戲里為了變強、變美而充值、花幾百上千買皮膚,但是卻不愿意為好玩的單機游戲付費。這種愛攀比、比數值的心態是如何形成的呢?
除了游戲市場多年的熏陶外,中國強調“競爭”的大環境也決定了玩家喜歡進行對比,不論在游戲中,還是在現實中皆是如此。
比如去年大熱的《中國式家長》這款游戲,就重現了這種社會現象,父母希望子女一代要比一代強,從出生到高考能步步搶占先機、多才多藝,絕對不能輸給隔壁老王家小孩。
除了游戲外,這樣“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”的大觀念也體現在國內文娛板塊的方方面面,包括小說、電視劇等等。固然,作為要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國民的一份子,我們不得不努力。但是在虛擬世界中都要炫耀、攀比,會不會未免活的太累了一些?
為什么不買國產——“國產游戲不值這個價”
在評論中,有另一部分玩家則把矛頭對準了國產游戲的品質和價格。
對于為何不愿買國產單機,有玩家表示:“品質還沒達到就開始想賺錢?這幾年吹爆的國產游戲我都有了解過,都是一般的水平,要是質量上去了,誰不會買。像GTA5三百塊的價格,堅挺幾年不是照樣有人買單?”
另有玩家表示:
“網游充錢是因為一直有后續更新,能一直玩。但是單機能玩多久?像我這種不會過第二遍的人就很虧。”
“國內沒有游戲有資格定價到100元以上。”
“巫師3,gta5,文明系列,老滾,還有很多游戲,打折的時候都不到60。國產游戲捫心自問,你有什么底氣賣高價?”
……
看到這些玩家把海外3A大作跟國產PC游戲做對比,國內開發者想必是頗為無奈的,但國內玩家這種比較的心態又頗為普遍。
在GameLook看來,無論在研發投入、游戲內容還是在定價上,國產單機和海外3A大作不可相提并論,但很多國內玩家根本分不清什么是3A、什么是獨立游戲,他們被統統認為都是單機游戲。
像R星的《GTA5》盡管是2013年的游戲,但它的研發費用高達2.66億美元、開發周期長達5年、團隊規模更是高達近千人。與之相比,哪怕是國內最新的端游大作《古劍奇譚3》,成本也才4000萬-5000萬元人民幣,完全不在一個量級。而更多的國產獨立游戲研發團隊甚至只有幾個人。
幾個人、幾十個人開發的游戲品質怎么可能跟海外3A大作相比呢?這顯然不公平,而在游戲定價上,獨立團隊當然知道品質的絕對落差,因此定價與3A拉開了很大的差距,多在10-20美金左右。
不過,很多中國玩家偏偏喜歡拿國外3A大作的折后價來做比較,這不僅是中國開發者頂不住、全球獨立開發者都吃不消啊。